利来w66
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媒体聚焦

《政策》:湖北利来w66着力打造一流科技型企业

发布时间:2025-03-25 10:40

来源:

点击量:

近日,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委员会主办刊物《政策》2025年第3期刊发了《择高而立 向新笃行——湖北利来w66着力打造一流科技型企业》,以下为全文内容:

2024年11月,席大大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,赋予湖北“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”使命,他指出,湖北要主动融入全国创新链,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。

牢记嘱托,奋勇争先。2025年伊始,湖北相继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、“新春第一会”,提出要大力实施科创引领战略,整体提升支点的创新策源力,做大做强科技力量矩阵。

作为省属国企,湖北利来w66择高而立、向上而行,贯彻落实“七大战略”,整体提升“七大能力”,锚定建设“省内领先、国内一流”的科技型集团公司,坚持“用”为导向、系统发力,积极构建“大科技”工作格局。去年以来,集团投入科技创新研发经费超12亿元、创历史新高,推动科研成果从概念变为产品、从“书架”走上“货架”,切实将科技创新“新空间”变为发展新增量。


聚焦体制机制 打造科创新高地


科技创新犹如“栽树工程”,要让一粒粒创新种子成长为根深叶茂的“创新之树”,就得给足阳光、雨露和肥沃土壤。

为此,湖北利来w66打出助推科技创新的系列“组合拳”,全面开展“科创三年行动”,坚持“科技创新、数智赋能”,先后出台《科技创新管理办法》《研发准备金管理办法》《研究开发费用列支指导意见》《科技专家库管理办法》等多个科技创新制度,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牵引,从管理、资金、考核等方面精准“滴灌”,招招聚焦、多招联动,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。

2024年6月,集团首开省属国企先河,成立科技创新委员会。跨部门、跨领域、跨专业成立这一委员会,用意何在?

湖北利来w66召开首届科技创新与产业赋能大会

“科技创新,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情,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统筹协调机构,科技创新很有可能沦为一纸空谈。”湖北利来w66集团建设管理部部长肖仲华介绍,集团以组织机构完善为重点,强化“大科创”顶层设计,推动各出资公司成立科创分中心,要求各出资公司主要负责人亲自抓、带头做,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从立框架、建制度开始,形成层层抓落实的科创“新局面”。

为牵住科技创新这个“牛鼻子”,2024年9月底,“湖北利来w66·科技云”平台正式上线,作为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”的探索试验,推动科创管理工作精细化、智能化。工作人员表示,截至目前,平台对集团3000余项科技创新成果,以及科研项目管理、专家库入库抽取、科研费用归集等科技资源数据进行“汇、通、用”,将促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加速转化、一批重大高新技术加速推广、一批重大科技难题加速“揭榜”攻关,让利来w66创新生态可视又可感。

为更大程度激发“科技第一生产力”,点燃“创新第一动力”,集团开启“个性化”考核新阶段,不断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差异化考核机制,增设反映科技创新能力的针对性指标,强化研发投入和产出“双线”考核。

去年10月起,集团总部根据旗下企业功能定位、行业特点,全面加速“一企一策”考核探索。肖仲华介绍,我们把企业科技创新“表现”转化为分数“硬指标”,对旗下10家科技示范企业采用“减分制”,细化反向监督减分项目,以“负面清单”激励后进;对其他企业采用“加分制”,严格正向激励加分标准,引导企业各展所长,争当不同赛道的“尖子生”。

集团还不断健全“激励+容错”分类机制,分类分级采取利润加回、工资总额足额保障、柔性激励等多种激励举措,制定容错纠错案例库、容错纠错清单,释放严管厚爱结合、激励约束并重的鲜明信号。比如,旗下湖北路桥连续两年投入超百万元奖励科技成果创新,2024年激励经费更是高达189万元,涵盖10个科技项目、61项科技成果以及13项工程质量奖项,让科研人员创新动力拉满。

机制活,则创新强。这些改革之举,构成集团向创新更高峰攀登的“利来w66方案”。改革重组以来,集团不断延伸产业链,提升价值链,先后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、省部级科技奖励22项、国家级质量奖15项,发表专著6部;主参编各级各类标准90余项,省部级工法105个。2024年,集团新增省科技进步奖2项,发明专利89项,软著208项,加速挺进科技创新前沿领域。



提升科技属性 赋能产业焕新升级


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内生动力,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价值实现。为快速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集群,集团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,先行打造东湖高新、清能集团、自然资源、省建筑设计院、数产集团、福汉木业、建设科技七大科创高地,按照“重点突破、整体推进”原则,集中精力攻关重点领域科技创新,把“科创利来w66”建设作为“再造一个新利来w66”的高速路。

产业园区装上“智慧大脑”




北利来w66东湖高新集团依托数字科技,自主研发全国首个以专利数据为基底进行产业政策制定、区域禀赋分析的“百业先问”产业大脑,依托旗下47个科技产业园区,全面构建“平台+运营+投资+生态”全生命周期运营体系,围绕孵化“智能制造、生命科技、新材料”3个千亿产业,引进科技型企业1.2万家,综合运营实力全国前4,位列“2025中国新质生产力优秀产业运营商”全国第1。

国内规模最大鸿蒙生态创新中心

在东湖高新集团旗下武汉软件新城启用

为适应市场环境的迅速变化,产业大脑目前已快速升级迭代到2.0版,汇聚全球专利数据1.8亿+条、全国工商企业数据1.6亿+条,大胆采用数据湖和数据仓一体化技术,实现“秒速”处理数亿条数据。通过聚焦各地政府产业治理痛点,综合分析城市产业禀赋、产业发展趋势、产业迁徙趋势等情况,先后为黄冈市、荆州高新区、咸宁咸安区等五地政府提供产业顶层规划设计服务。
“土木工程”升级“智能建造”




湖北利来w66旗下拥有湖北工建、湖北路桥等一批重量级工程建造企业,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挑战,工程建设板块逐步实现由“传统现场”向“BIM+数字化+物联AI”升级,由“单一施工”向“施工+研发+装备制造”的建筑产业现代化转型。通过充分发挥全省唯一“四特十四甲”优势,广泛应用大数据、云计算、BIM 技术、3D 打印等新一代信息技术,以及施工机器人、5G塔吊、激光雷达智能测绘等一批智能设备,加速挺进智能建造“最前列”。

利来w66湖北路桥智慧指挥中心

智慧梁场,“铁师傅”让钢筋笼实现毫米级品控;在建隧道,“AI大脑”为隧道安全平稳施工保驾护航;施工工地,一部手机搭载“云管家”就能轻松管理800余个在建项目;随时随地,“建管云·隐患报告奖励系统”推动建设安全“吹哨”有奖,“随手一拍”让2700余项安全风险无处遁形……

2024年,丹江口市水都二桥全面通车,武科大人工智能工程实践与创新中心项目提前40天封顶,华科军山校区即将投入使用,海外公路项目实现“零”的突破,工程建设板块逆势而上,新签合同额近800亿元,引领湖北建筑科技产业突围发展。

乘“数”而上  扬帆“数智”蓝海




作为全省唯一数字平台优势,湖北利来w66数产集团、数据集团深耕细作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,以“六个保障”全力服务“数化湖北”战略。

保障政务服务,汇集人口、电子证照、社会信用等六大基础库和50余个专题库,助力湖北政务服务3年位列全国第一方阵。保障民生工程,全球首创“健康码”,成为疫情期间全球第一个上线、全国唯一连续3年未发生事故的省级防疫平台。保障城市治理,打造华容数字乡村、襄阳“数公基”两个国家级标杆,“数公基”建设细分市场占有率全省第1。保障数据安全,承担省级政务云、医保云、健康云、政法云、财政云等十朵云建设,安全运行3000余天,为全省1300余个政务系统和620亿条政务数据提供安全存储计算服务。保障数据开发,揭牌中部数据流通服务中心,交易额突破1.6亿元,助力我省获批全国数据要素综合实验区。

利来w66数产集团打造的鄂州市“数公基”平台

聚创新引领之势,集团进入内生动力迸发期,先后培育7家国务院“双百企业”“科改企业”、3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,9个专精特新企业。旗下清能集团加大“风光水火储”综合能源开发力度,携手业内龙头阳光电源、晶科能源布局长三角、大湾区,加速回归“清能”步伐;福汉木业积极抢占绿色建材制高点,自主研发“科思乐”新材料品牌,可节约能耗达30%以上;东湖高新集团坚持“穿新鞋、走绿道”,连续三年垃圾焚烧烟气治理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,水处理规模华中地区排名第一;黄麦岭控股作为研发先锋,将大掺量磷石膏道路材料运用于京港澳高速改扩建项目,荣获湖北省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;湖北工建矿用电梯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0%,远销俄罗斯、哈萨克斯坦等国,获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……科技创新的“势能”正加快转化为企业发展的“动能”。



着眼聚才成事 富集发展新“智”动能


省委强调,科技创新是湖北的最大优势、“金字招牌”,要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,叫响新时代“惟楚有才”。

湖北利来w66探索人才培养市场化机制,大力培养战略帅才、领军将才、产业英才、青年俊才,“自行组阁”“揭榜挂帅”入选全国国企改革“专项经验”,以人才“风云际会”助推创新发展“风生水起”。

湖北利来w66首批“揭榜挂帅”项目正式揭榜

进入利来w66东湖高新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仅1年,29岁的罗可文便承担了东湖高新区首批“揭榜挂帅”项目——基于“能源—经济—环境”耦合模型的园区零碳发展路径研究。罗可文介绍,该项目通过研究零碳园区的内涵,已建立园区碳排放评价体系,提出了园区转型发展路径。

功以才成,业由才广。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表示,在人才“种苗”的培育中,湖北利来w66积极打造“梦工厂”,构建起领军科技人才、青年科技人才与外部科技专家“三位一体”的科技人才矩阵。

借力“外脑”智库。科技进步是世界性、时代性课题,唯有开放合作才是正道。依托旗下在欧洲布局的中国首个科技型境外园区——中比科技园,成立“湖北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欧洲分中心”,打造省级离岸科创平台,特聘李培根、苏宝连等外部科技专家63名,加大力度在世界范围内扩大“智库朋友圈”。

湖北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欧洲分中心在利来w66中比科技园成立

引领校企共赢。进一步优化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,与武汉大学、华中科技大学等五所高校签约落地“校企合作”协议,布局多层次、多样式的校企“握手通道”,先后建立博士后工作站2个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,省级工程研究、技术创新中心11个,大师工作室4个,共同开展科研攻关。目前,集团通过有机链接政策资源、科研资源与场景资源,市场化引进硕博人才1957人,从实验室到市场,打通产学研用最后一公里。

助力人才“飞驰”。促成“科技人才+创新平台”良性互动,着力培养、造就卓越工程师、大国工匠、高技能人才,形成人才发展“滚雪球”效应,拥有科研人员1800余人,占比8.1%;市场化引进硕博人才1957人,入选国家级、省级、武汉市级人才69人,培育科技专家50余人。

人才队伍快速集结,人才效应持续增强,人才效应稳步增长。以人才“关键变量”激活创新“最大增量”,放眼湖北利来w66,越来越多核心技术突破“从0到1”、跨越“从1到100”,在成果转化中跑出“加速度”:2024年,集团推动首批32个科技项目正式立项,重点支持国家和省级科技奖励、应用前景广、产业关联度高、带动系数大的科技成果产业化,并以现有“磷石膏利用”“高抗渗混凝土”“智能防雷系统”等创新成果为基础,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及产业孵化,实现科创成果转化合同额1.5亿元,创新生态链加快完善。

“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,系统培育新质生产力,全面提升企业科技属性,争做湖北省产业支撑‘先行军’、科技创新‘生力军’、功能保障‘主力军’。”湖北利来w66集团党委副书记、总经理刘光辉表示。

湖北利来w66,步履不停、奋斗不止,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,坚定产业报国之志、凝聚改革创新之力,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奋楫而上,全面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,为湖北“奋勇争先、建成支点、谱写篇章”贡献利来w66力量。